在今年春节“中华老字号故宫过大年”的活动上,老字号的柜台前都挤满了人,都是拎着大包小包回家,看来大家对中华老字号的商品都挺喜欢。中华老字号可不是随便叫的,专指的是那些年代久远,声誉良好,还有传统文化内涵的老商号、老品牌。我国现在一共有1128家老字号,分布在20多个行业里。中华老字号“老”的魅力在哪里?如何把“字号”一代代传下去?又如何与现代的生活和审美结合,更好地让新生代喜闻乐见呢?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一些和中国传统技艺、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老字号。扇子既可以在炎炎夏日给人们带来清凉,也可以成为供人欣赏的艺术品。在杭州有一家144年历史的做扇子的老店,到现在还开着。它就是王星记扇业有限公司,前身是创始于1875年的王星记扇庄。王星记是一家用传统手工技艺制作扇子的中华老字号,它的制扇技艺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孙亚青在王星记工作已经44年了,在她制作过的扇子当中最复杂、最难的就是拉花檀香扇——松鹤延年。
孙亚青说:“它是线条的形式和镂空的形式,看上去就很通透,但是越通透线条越长,拉花的难度就越大。手跟工具,跟我们的扇子一定是垂直呈90度,如果不垂直下面会走形,或者上面走形,垂直要求就更高了。因为做拉花的时候,要通过菱形、圆度、弧度很自然地把它圆过来。”
制成松鹤延年这把扇子一共需要38道工序,拉花算是靠后的工序。拉这些扇叶上或大或小的孔,如果一个动作没按照传下来的规矩办,图案就会变形。不但之前所有的工序都白费了,连名贵的檀香原料也白费了。而这把扇子有32片扇叶,也就是说拉32片扇叶上每一个孔的每一个动作都不能走样。144年许多事情都改变了,但是王星记的制扇技艺却没有变。他们一直秉承着“精工出细活,料好夺天工”的祖训,使得传统的制扇技艺被原汁原味地传承下来。
百年老字号就像是一棵百年老树,如果说恪守传统能让这棵老树的根深入土壤,风吹雨打依然稳固,那么融合创新就是能让这棵老树枝繁叶茂的阳光雨露。
杭州的西泠印社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成立于1904年。是我国成立最早的研究篆刻的社团,同时也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的学术团体。人们通常所用的印章只有2厘米左右,而篆刻就是要在这方寸之间把书法和镌刻相结合,既要达到技术,还要达到艺术。
童衍方是西泠印社的副社长,从十六岁开始学习篆刻,到现在已经近六十年了。在这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他在继承传统篆刻以外,还不断融入自己新的见解,不断地发展着篆刻。
而要让传统的技艺和艺术一代代传下去,就必须有源源不断的人愿意学习才行。这些“老字号”不仅保留着传统师父带徒弟的教学方法,还在工作区内设立了体验区请大家走进“字号”里去体验。或者主动走出“字号”,利用互联网进行网络教学,给更多的篆刻爱好者提供学习的便利。
不仅如此,西泠印社对外出版的书籍也在发生着变化。以前西泠印社出版了很多面对专业人士的书,现在还出版一些适合零基础、小朋友看的书。
在西泠印社一代代人的努力下,现在喜爱篆刻的人越来越多。“老字号”要发展,既要吸引更多的人感受到传统的魅力,同时也要结合当代的审美和需求进行理念和技术上的创新。
北京市珐琅厂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华老字号品牌之一,成立于1956年。钟连盛15岁进入北京珐琅厂开始学习景泰蓝制作和原创设计,四十多年来他设计出来最大、最难的就是《中轴盛景图》。实物高4米,长18.2米,一共由72块一米见方的景泰蓝板组成,表现的是北京中轴路上永定门、天安门、钟楼、鼓楼等著名的建筑。
钟连盛说:“这么大的体量是景泰蓝这么多年的一个创新。我们叫火里求财,工序从打胎开始,掐丝、焊丝、点蓝、烧蓝、磨光镀金,每一个细小环节出了问题,保证不了最后的精品,所以真是工匠精神完美的诠释。”
罗淑香是北京珐琅厂有限责任公司的一名技师,她的工作是给景泰蓝上釉料,行话叫点蓝,她做这项工作已经四十多年了。
罗淑香说:“以前没有见过,因为面积太大,容易崩蓝。一般从点蓝第一遍到成活最少得三次,如果出现意外的情况,也许四次、五次。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就得反复烧制,直到烧好为止。”
不论是制扇技艺中的一丝不苟,还是对篆刻艺术的不断提升,抑或是制作景泰蓝时的精益求精,都体现了从业人员一颗追求完美的匠心。
老字号是时光磨出来的,匠心也是要用时光去磨的。精益求精,精雕细琢,锲而不舍,始终如一,才能成就一件作品,一颗匠心,一个悠久的品牌。同时要把老字号的招牌擦得更亮,不仅要把“老”的元素代代传承下去,把传统技艺和文化保存下来,也要有创新和发展。活在时代里,而不是历史中,老字号才能在市场中生存,在市场中生存,老字号才能活下去,而不是成为历史。
承庆堂是我市首家医药行业的“老字号”,这一“百年老字号”凝结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承庆堂人一百多年来的精神财富。承庆堂以“秉承千古,普庆苍生”的理念,质朴却充满情感,深深蕴涵在承庆堂的堂号文化之中,伴随“百年的承诺”,带给世人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