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庆堂,始创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因创始人李泓德字承庆,故名承庆堂。李泓德因善治骨伤骨病,最早便在亳州北关爬子巷上创办了经营丸散膏丹的药铺,承庆堂治疗骨伤骨病的百年膏方膏药一直延续至今,也是我市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承庆堂历史文化博物馆里展示的是承庆堂药铺当年使用的医药文物,共展出160余件,十分珍贵,通过这些文物的展示既反映了承庆堂的百年传承文化,也反映出清代亳州医药行业的繁盛。
(1)
上图为清光绪戊戌年(1898年),承庆堂国药號的创始人李泓德的弟子赵坤午赠送的“寿世活人“匾额,落款为:”弟子赵坤午敬叩”,这只是李泓德老先生所受赠匾额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李泓德一生从医期间大概接受了29块匾额,后来由于各种原因,仅保存下来三块牌匾。
(2)
上图为清末时期,承庆堂国药號寄卖的清末广州著名老字号“广芝馆”丸散膏丹木质挂牌,类同于“广芝馆”系列药品的亳州总代理,因当时的承庆堂国药號在亳城的名气高,影响大,很多老字号丸散膏丹药品均慕名委托承庆堂国药號进行寄卖,也就是今天地方总代理的前身。据记载,在最鼎盛时,承庆堂国药號代理中西洋药品种多达500余种。
(3)
民国时期,承庆堂国药號里炮制中药时使用的铁质捣药臼,该药臼体积之大,可见一斑,充分说明当时承庆堂国药號的生意十分兴隆。
(4)
清光绪年间,承庆堂国药號的师傅用来在包扎好的中药包上盖印承庆堂国药號店址的木质老印章,印文为:“亳县八步六条街西口爬子巷承庆堂李记“即提醒顾客店铺在亳县城(今亳州)北关爬子巷八步六条街附近。
(5)
清末时期,承庆堂国药號在为前来治病的顾客诊断身体的听诊器,该听诊器工艺制作十分讲究,耳塞及诊头均是用象牙雕制而成。因为象牙的骨质较密,在听诊时能将其他杂音降至最低。该听诊器做工之讲究,在全国亦极为少见,同时也是现代听诊器的前身,可谓清代医疗器械用具中的精品。
(6)
清代早期,承庆堂国药號在经营药铺时使用的木质产品说明刻板,该五毒膏刻板是用于印记在宣纸及膏方产品基衬背面使用的,该刻板主要讲述承庆堂国药號招牌膏方之一——五毒膏的功效及使用方法,同时也可看出承庆堂国药號里的百年传承主要经营治疗风湿骨伤病症的系列中医成药。该刻板手工所刻文字清晰、工整,包浆厚密,木质讲究,可谓清代木质手刻药板中的精品。